1929年6月30日午时,福州马尾,一颗巨星陨落了。我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马尾海军飞机制造处主持人巴玉藻,经受脑部中毒的痛苦折磨后,终于驾鹤西归。噩耗传来,厂内刹时一片沉寂,人们悲痛于这位中国航空事业开拓者的英年早逝,痛悼于他的“长才未竟”。
巴玉藻,字蕴华,祖籍内蒙古克什克腾旗,1892年7月17日生于江苏镇江。幼年聪颖好学,13岁时自往南京投考江南水师学堂。入学不久,即以成绩超众越升一班。1909年,前清筹办海军大臣载洵、萨镇冰出洋考察,选拔了一批学生带往欧洲留学。巴玉藻以品学兼优入选,1910年入英国阿姆斯特朗学院机械工程学习。他平时爱读航空书籍,对航空很感兴趣,曾在1912年暑假期间,与同学王助凑了两磅钱,到温德米尔湖上跟飞行家波特尔试飞了一次,从此与航空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1年,清王朝崩亡。巴玉藻相信孙中山的革命道理,坚持勤奋好学。1915年国内海军部筹划飞机制造,命留学英国的巴玉藻等9人转赴美国。他与好友王助等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学系。他焚膏继晷,加上底子好,成绩优异,各科均免考,仅用9个月时间就修完全部课程,于1916年6月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并被接纳为美国自动机工程学会会员。
毕业后,巴玉藻即被寇提司飞机公司聘为设计工程师和通用飞机公司总工程师。他身兼两职,学识非凡,对推动美国初期航空工业的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段时间的工作,也使他丰富了经验,坚定了发展祖国航空业的信心。在他回国后的一次演讲中谈到:“我们在美国进厂的时候适好碰到一个很好的机会……在1917年的时候我们觉得,我们很快可以回去创造起来了。我们建厂计划在这个时间中成熟。”
1917年秋,海军当局强调“飞机潜艇为当今急务,非设制不足以助军威,非设校不足以育人才而收效果”。这时,巴玉藻认为为国尽节的时机已经成熟,不顾美方重金挽留,和同学王助、王孝丰、曾诒经等毅然辞职回国。11月巴玉藻等人回到北京,即向海军部请命创建飞机制造厂,深得当局赞许。1918年2月,选定在福州船政局内的飞机厂开张,名称“海军飞机工程处”,北京政府正式任命巴玉藻为主任。我国的飞机制造业,由此迈出了最初的步伐。
巴玉藻雄心壮志又学富五车,一年多以后,由他牵头设计制造的中国第一架飞机——甲型一号水上飞机,在马尾上空拥抱祖国的蓝天。甲型飞机共造了三架,其飞机效能不亚于欧美同期的同类产品。有了好开端,巴玉藻提出了扩充场所和购置设备计划,“请款60余万元,以图多制教练机,养成多数人才,逐渐试造军用飞机,自制发动机,以期达到建设空军增强国防之目的”。这个计划虽然得到北京政府批准,但始终未拨给款项。美好设想被大大打了折扣,至1929年他逝世时,只造出了六种型式的飞机12架。时人叹其一生“铁砚空磨,多少缺憾”。
“巴玉藻为人谦虚谨慎,在学业上很有造诣,有学者风度”(曾贻经评语)。他爱祖国,爱科学,热心谋求民族富强,思想进步,在请款失望后,曾提出拟集民间力量,发展配套工业,以提高社会工业水平,其远见卓识深得同事们钦佩。此外,他还以平易近人的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工友们的爱戴。
1928年夏,巴玉藻以中国代表团的名义,只身赴德国柏林参加世界航空博览会。赴会期间,虽人单力薄,却不愿走马观花。他白天参观,晚上绘图,夜以继日,一人做了别国一个代表团的工作。他草绘了各种先进的单翼机图纸,准备回国后设计制作。展览会闭幕后,巴玉藻继续前往英、法等国考察,然后经埃及、印度、日本等地,于1929年春回国。
归来后,巴玉藻即感不适,全身酸痛难忍,面部浮肿。有时病发起来,竟痛得从沙发滚到地上,口吐白沫。到底患了何疾?到马尾一家美国人办的医院求治,误诊是小肠炎,后请福州多位中、西名医诊治,均未确定病因。最后船政局花重金用军舰专程从上海请来法国名医,才诊断为脑部中毒。由于为时已晚,回天乏术。此毒从何而来?时人疑是遭了外人谋害,如此卓越的科技人才,献身祖国航空工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令后人无限钦仰。自难免为觊觎中国者所嫉妒。巴玉藻逝世年未满37岁,是我国航空事业的一大损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1990年代曾协助收集巴玉藻的有关资料,赞誉他是“中国航空之父”。